CBCT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:
1.X線投照:X線發生器以較低的射線量(通常球管電流在10毫安左右)圍繞投照體(如口腔頜麵部)進行環形數字式投照。這種低劑量的設計減少了患者的輻射暴露。
2.數據收集:通過二維麵狀探測器收集圍繞投照體多次(180次-360次,依產品不同而異)的數字投照數據。這些數據是後續圖像重建的基礎。
3.圖像重建:將收集到的二維投影數據在計算機中進行“重組”或“reconstruction”,通過先進的算法處理,生成清晰的三維圖像。這些圖像可以顯示口腔頜麵部的複雜結構,包括牙齒、牙槽骨、顳下頜關節及頜骨等。
1.低劑量輻射:與全身其他部位的CT相比,CBCT的輻射劑量明顯降低,更加安全。
2.高空間分辨力:CBCT具有很高的各向同性空間分辨力,能夠生成清晰的三維圖像。
3.快速重建:CBCT的重建速度很快,通常重建時間低於15秒,提高了診斷效率。
4.合理成像範圍:一次掃描即可獲得全口腔牙列、雙側TMJ(顳下頜關節)、頭顱側位片及正位片影像,滿足口腔醫學領域多種診斷需求。
5.獨特設計:部分CBCT設備采用站式設計或坐式設計,以大限度減小運動偽影、節省空間,並提升患者的舒適度。
CBCT在口腔醫學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:
1.牙體牙髓病:輔助診斷牙體牙髓病,明確根管的形態、數目、走向以及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等。
2.牙周病:評估牙周情況,確認牙齒齲壞和根管問題。
3.口腔種植:為口腔種植提供精準影像,幫助醫生選擇適當的種植體和製定種植計劃。
4.牙齒矯正:在牙齒矯正前進行頭影測量,製定個性化的矯正方案。
5.頜麵外科:用於頜骨囊腫、腫瘤的診斷及術前指導,以及頜骨外傷骨折的診斷等。
1.檢查前準備:患者需摘除身上金屬物品,如眼鏡、耳環、項鏈等;向檢查醫生提供病例及相關資料以供參考;嚴格穿戴輻射服以降低不必要的輻射暴露。
2.注意事項:檢查過程中患者應保持固定體位,不可隨意亂動以免影響成像結果;保持身心放鬆,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檢查;如有不適或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告知醫師。